| |||||||||
早报讯 (记者张博 文/图)古人云:“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在这里,把玉石换成闽南特有的红砖,手作人高博峰刀锋下的雕刻艺术,正是他心目中工匠生活的极致体现,也让观者感受到他审美的专注和坚定。 前日在源和堂1916举行的《高博峰手作砖雕作品展》上,28块砖雕集中展现了高博峰对中国古文化的理解和畅想。红砖古朴建筑已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砖上雕刻出花卉、山水、人物、鸟兽等图案,是红砖古厝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同样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高博峰来自内蒙古,长居泉州,两年前开始在红砖上进行雕刻,用他的话来讲是生活给了他创造美的愿想:“来闽南对茶盘情有独钟,当时想,茶盘上刻上喜欢的东西,和三五朋友品茗,阳光正好,茶水沿着纹路蜿蜒而动,光影浮动,实在是美好。” 高博峰刻刀下的艺术世界是花、是草、是鸟,“我8岁学画画,到现在已经35年。之前学的是油画,但现在越来越对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感兴趣,所以尝试的都是喜欢的工笔花鸟画。”他坚信,所有现代精神世界的贫乏都能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出口。他也喜欢把身边的东西当成题材,譬如喜欢的猫,家里养的花,还有某天在路边看到的草,在他眼中,见到都是美的。 工艺的磨炼如同心性的修炼,都要历经千百种艰辛。当它以一个成果的姿态去迎接众人的赞誉时,那幕后的坚持更应值得称赞。高博峰说其实他的这些东西并不算是很高明,只要几把简单的刻刀,会点画画的技巧,再加上不是那么差的审美,每个人都可以,“我的刻刀就是在网上买的,一套95元,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端,我的画也非常简单,并没有那些大家的高度,但为什么我会想去做,是因为我想要看看专注于一个点,把这个点无限放大后,能否领悟到我以前从来没有领悟到的东西。”在他看来,这就是一场生命的修行,希望能坚持雕刻下去,细致的、温柔的,让自己的作品拥有生命,带着他对生活的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