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对于闾里(居民区和商业区)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队长刘振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汉代长安城居民区的范围和布局是怎样的?老百姓的房子是像北京四合院一样一家一个院子还是其他样式?这都需要在发掘中得到答案。”
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其遗址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北郊外。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长安城面积达36平方公里,是同时期罗马城的4倍,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都城遗址。考古专家预测,当时宫城内人口约24万,如果连卫星城镇计算在内,人口可达120万。宫城内包括宫殿区、贵族区、普通居民区、手工作坊区、商业区等,与现代城市布局有些相似。
普通居民区、手工作坊区和商业区集中在遗址的东北部。目前,考古工作队已经挖掘出了一些相关的建筑材料,有的上面刻有铭文,记载了人名、族谱、地名等内容,为研究当时的建筑文化提供了大量重要信息。
十六国和北朝时期长安城的宫城也在东北部。“地层里上面是十六国和北朝的宫城,下面是汉朝的居民区。我们将同时对这两者进行钻探发掘。”刘振东说。
他说,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的长安城是以汉长安城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基本上是使用汉代的城墙,所以也可以算作汉长安城考古发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的建筑了解甚少,比如建筑风格和所用的砖瓦,与汉代有多大区别等等。”
考古工作队刚于12月底结束了一座十六国和北朝时期长安城宫门的考古挖掘工作,发现了宽4到5米,进深13米的宫门,保存相当完整的墙砖、壁柱和础石。
刘振东说,遗迹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因素受到损坏是普遍现象,这使得考古工作更加紧迫。目前,汉长安城遗址内有3个乡镇,50多个自然村,居住着五万多人。
“有一些小型乡镇企业在遗址内违法建房。有的厂房已经占压了遗址,有的还围起了院墙,我们就无法到院子里工作,”刘振东说。地方政府联合有关部门每年都清理遗迹范围内的违章建筑,但是一些人还是会反复侵犯遗迹。
“发掘工作就好像在和人为的、自然的破坏赛跑,有时我们队员都会感到很焦虑。”他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发掘的面积只占总面积的千分之一多一些。考古本身就是一项相当漫长的研究。当然整个遗址范围内也包括了很多空地,不全都是文物遗址。”
目前考古学家已经了解到,汉长安城分成11个区,有8条大街和12个城门。8条大街宽度基本相同,在45到55米左右;城墙高12米,长25700米,由黄土夯砌而成;墙外有宽8米、深3米的护城河。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说:“虽然50年的发掘让汉长安城宫城布局基本清晰,但对这种大型遗址的研究,如对庞贝遗址的研究一样,可达数百年,仍需数代人的努力。”